《投资第 1 课》中的 16 个问题
《投资第 1 课》中的 16 个问题
投资|2023-11-9|最后更新: 2023-11-9
 
type
Post
status
Published
date
Nov 9, 2023
slug
yestoday1109
summary
来源:公众号/yestoday
tags
股票
基金
category
投资
icon
password

《投资第 1 课》中的 16 个问题

 


最近收到了师姐赠送的孟岩新书《投资第 1 课》(感谢师姐赠书,师姐也是本书的审校人之一),迫不及待翻了一遍。有知有行、读库都是我比较欣赏的品牌方,内容写得浅显易懂,制作也很精良。本书对于行业外的朋友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入门书籍,一共回答了 16 个问题,方便读者对于投资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我大概总结了书中的观点(希望准确地理解了孟岩的想法,但很可能有理解不对的地方,期待指出),顺带表达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1. 钱是从哪儿来的?

孟岩的观点:人们利用自然资源、投入智慧和劳动、发展科学技术创造的。其中公司是创造和分享财富的重要手段。
我的观点:
要区分实际的劳动生产和财富,这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实际的劳动生产,创造更多供人们消费的物质,这个层面更接近经济学里面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里面有一个学派讲的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土地资源、劳动力、技术,和孟岩所说的类似。但是这不是金钱意义上的财富。
金钱意义上的财富是依托于实物资产的,而且最关键的在这个基础上引入了信用机制。信用机制,说的玄学一点,就是相信的力量,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寅吃卯粮。今天虽然没有,但是彼此愿意相信未来有,信用就产生了。小到平时使用的信用卡,大到上市公司的市值,这里面多出来的钱,都是信用机制创造的。
拿信用卡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张信用卡,但是手里没有现金,然后你用信用卡买了 100 块钱的杯子。那么,在这笔交易发生之前,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杯子,但是在这个交易发生之后,卖杯子的人手里多了 100 块钱,你手里多了一个杯子,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就是有 100 块钱和 1 个杯子。你看,这个世界凭空多了 100 块钱。钱就这样无中生有的创造出来了。
所以,在我看来,钱是从哪儿来的?钱基于已经有的实物资产,无中生有通过信用机制创造出来的。

2. 哪种投资方式回报最高?

孟岩的观点:引用了美国和中国的数据,认为股票的投资回报最高。原因他认为是复利、经营杠杆和公司能够捕获企业家创造的价值。
我的观点:
这是一个很难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从历史的后视镜来看,似乎是这样,但也似乎不是每个国家都是这样。未来还是不是这样,也不一定。
过去,股市为什么能够带来比较好的投资回报?
一个原因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大家对于一家公司(或者一个股票)的评估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觉得赚 1 个亿的公司值 10 个亿,在未来,大概率还是这样。如果未来突然因为什么事情,大家对于公司的评估机制发生了逆转,比如认为赚 1 个亿的公司只值 200 万,甚至不以公司的经营成果去评估一家公司的价值,那么股市未必能够带来很好的回报。
另外一个原因是,股市平均下来的股东回报率差不多是 810%。为什么是这个数,有很多研究和讨论,但目前能够看到的是,历史来看是这样的。股票就是股东的凭证,你买了某家公司的股票就成为了某家公司的股东。如果股东回报率未来还在 810%,那么你的收益也差不多是这样(在第一个条件不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但是未来是不是还是这样?有很多讨论,但是我还没有看到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结论。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答案是,不知道。如果对于公司价值评估的方式不产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整个市场大部分公司的平均回报率还是能够保持 810%,那么你大概率能赚到这个收益率。至于大部分公司的平均回报率未来是不是 810%?我没有非常肯定的答案。

3. 为什么多数股民赚不到钱?

孟岩的观点:因为大多数人无法正确评估股票的价值,只是跟随大多数人高买低卖。
我的观点:
因为整个股票市场是一个负和博弈市场,股票的交易环节本身不创造价值,甚至由于手续税费的原因,还是毁灭价值的。单纯依靠交易,注定是有至少一半的人赚不到钱。如果有的厉害的人因为手法高超、信息优势等原因赚了很多钱,那么可能注定绝大部分人都是赚不到钱的。
但是,公司的发展是创造价值的。在对公司评估方法产生巨变之前,你持有的股票背后的公司在未来十年成长的幅度,和你持有这个公司股票的收益率是类似的。
总结来说,靠交易,绝大部分人是赚不到钱的,这个是机制决定的。靠选择出色的公司,有可能是能赚到钱的。但是,大多数的股民并不愿意(按照孟岩说的说法,可能也没有能力)这样做。

4. 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应该是多少?

孟岩的观点:历史数据来看,ROE 的年化增长率是 12%,考虑到未来 GDP 放缓,810%是基本合理的,这也是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如果选择好公司,并且能够在市场整体高估和低估时做择时,那么收益率可能会拉高到 1215%。
我的观点:
结论是比较认可的。但是里面有两个小点略有出入。
一个是 GDP 和股票价值的关系。GDP 是收入的概念,和股票价值更多的是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家公司的收入要分配给厂房、人工、原材料、企业家、资本等生产要素,多出来没有分配掉的部分才构成了股票的价值。所以,GDP 和股票价值有关,但关系没那么直接。
一个是提高到 12~15% 的难度。在书中,孟岩轻描淡写的说可以提高到这个水准,但实际上,无论是判断好公司,还是判断市场整体高估和低估,都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性格禀赋。

5. 为什么市场会有周期?

孟岩的观点:经济周期、盈利周期、情绪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的观点:认同。

6. 投资股票,风险真的很大吗?

孟岩的观点:风险不大。1)股市波动大,但波动不等于风险。2)股票市场长期向上。
我的观点:因人而异。凡是自己不熟悉不研究不了解的领域,风险都大。想要让风险降低一些,那么就先学习了解它。

7. 投资多久才算长期?

孟岩的观点:
一般来说,时间越长,收益率越接近股市长期收益率。从中国历史数据来看,任意一个时点开始算 8.75 年都是正收益。
阻碍长期持有的因素:
  • 投资回报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
  • 市场总是轮动的,充满了未知感和不确定感,并且对其他人表现好于自己产生嫉妒情绪;
  • 不希望老了才变富。
解决办法:认识到回报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努力工作,扩大本金。
我的观点:我认为长期是一个被动结果,而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应该在每一个时点上评估预期收益率。如果某一类资产在一次次评估中都能够满足预期收益率的要求,就一直持有,如果满足不了了就不持有。

8. 投资应该集中还是分散?

孟岩的观点:集中和分散都可以成功,关键看自己。对普通人来说,分散投资更有效,但科学的分散应该是资产分散、行业分散、地理位置分散。
我的观点:认同。但怎么才算科学的分散,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的按资产类别、行业类别、地理位置分散,应该稍微考虑一下相关性,尽量选择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进行分散(至于如何判断不同资产的相关性,就需要学习了)。资产类别、行业类别、地理位置,是结果不是标准。

9. 好公司等于好股票?

孟岩的观点: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公司是好股票的前提是,价格不要太贵。
我的观点:认同。不过有一个实际的问题是,好公司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了解的,尤其是涉及对公司未来的判断的时候。

10. 可以把股票当筹码吗?

孟岩的观点:可以。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投资方式和投资理念,用好了都能挣到钱。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并长期坚持下去。对孟岩他们来说,他们认为更适合他们投资方式是「好资产+好价格+利用市场先生+长期持有」。
我的观点:如果只是二级市场投资(而不控股上市公司),那股票永远只是筹码。但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未必是要将手里的筹码频繁地和别人进行交换(参考问题 3)。

11. 听了这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做不好投资?

孟岩的观点:在投资中,智力、体能、技术、经验、资源未必是决定性因素,心性更重要。
我的观点:认同,但大多数人缺的不仅仅是心性,还有努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12. 怎样做好资产配置?

孟岩的观点:将用来投资的钱分成四份,保险保障(保险)、活钱管理(随时,货币基金)、稳健理财(五年以内,理财)、长期投资(五年以上,股票)。四个部分的比例,因人而异。
我的观点:认同。

13. 怎样为自己制定一份长期资产配置方案?

孟岩的观点:
  • 需要构建股债组合,降低波动率,克服波动对心态的影响;
  • 需要定期进行再平衡,低买高卖;
  • 四大策略并行:基于估值的低买高卖;选择指数增强基金;选择优秀基金经理的主动型基金;选择债券基金(有杠杆,有主动管理,是债券收益的增强)。
我的观点:
对四大策略不是非常认可。前面的道理说的大差不差,但是最后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感觉和前面讲的言行并不一致。除了基于估值的低买高卖(其实也有问题)外,其他的选择都是选择了费率更高的基金,而这些基金能否带来超过费率的收益率,其实和你选择资产关系是不大的,更重要的是选择基金经理,是选人。前面的逻辑都是选资产,最后落实到操作上变成了选人。而有知有行是否能够在选人上面有竞争优势,至少从书中没有看到相关表述。
我个人认为,比较合适的长期资产配置方案,就是选择费率非常低的指数基金,不是指数增强,也不是主动管理基金。只是,这种配置方案对于有知有行来说,是很难赚到钱的。说到底,有知有行的商业模式可能也不是在客户赚到钱以后再拿走一部分当做辛苦钱,而是交易佣金和管理费。选择主动型基金,或许才能从高费率里拿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当然,希望这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14. 如何选择好资产?

孟岩的观点:采用「核心-卫星」策略:60%以上的仓位配置中证 800 宽基指数基金,剩余仓位配置一些主题型或行业型指数基金。
我的观点:谈不上认同不认同,应该也是可行的。我自己的思路和他类似,但略有不同。

15. 怎样买到好价格?

孟岩的观点:
几条原则:
  • 尽可能一直待在市场中;
  • 长期来看,收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盈利的增长,投资时间越长,估值变化所贡献的收益占比越低;
  • 对每一笔投入来讲,如果持有周期足够长,不必苛求买到最低,但也不要买的太贵;
  • 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通过抓住低估值的时机买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收益;
  • 如果牛市的估值太贵,卖出一部分,可以大幅提高长期收益率。
几个问题的回答:
  • 什么时候买?定投。
  • 买多少?看市场估值水平,并且让自己后悔最小化。
  • 什么时候卖?只要估值不贵,并不需要卖出。明显高估的时候卖出一部分高估的资产。
我的观点:基本认同。

16. 为什么需要一套投资系统?

孟岩的观点:
为什么需要投资系统?解决拿不住的问题,是有效控制自己的方式。
典型的投资系统应该包含三部分:
  • 个人认知和投资哲学
  • 能力圈和投资标准
  • 投资策略
孟岩自己的答案如下:
个人认知和投资哲学:
  • 资产配置决定绝大部分收益;
  • 股票背后是公司所有权;
  • 市场都是有周期的;
  • 市场短期波动不可预测,波动不是风险;
  • 买入价格应具备安全边际;
  • 不懂不做,基于能力圈做决策;
  • 投资是逆人性的;
  • 投资是科学更是艺术,没有标准解决方案。
投资标准:以中等,甚至偏低的估值,买入能代表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指数基金。
投资策略:
  • 买什么: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适合的是指数基金、以及指数增强基金和主动型基金;
  • 什么时候买:按月检视,定期购买;
  • 买价: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低估时多买;
  • 如何买:现金;
  • 买入的比例:分散买入,「核心-卫星」策略;
  • 投资过程的监控:指数基金不需监控;
  • 何时卖:市场出现高估,或定期再平衡时;
  • 投资组合结构和杠杆:不用杠杆;
  • 如何寻找投资机会:等待,不需要寻找;
  • 应对市场崩溃等系统性冲击的方法:无需应对,寻找机会;
  • 出错了怎么办:承认错误并且卖出,避免再犯;
  • 系统无效时怎么办:观察、反思、迭代。
我的观点:投资系统因人而异,孟岩自己的整个体系是自洽的,这很重要。
 
我鼓励孩子:你要打回去Gold 黄金